usdt
usdt:嘉兴红色文化教育—五湖四海来相聚(三)usdt
1920年冬天,中共湖南党组织诞生,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陈子博、易礼容等是最早成员。有了组织,就等于有了斗争的武器。毛泽东的政治才华,正是通过长沙中共早期组织得到初步展现。当年底,毛泽东第一次从政治上把工人组织起来,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经验领导他们。当时,年少的毛泽东关于马列主义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三本书,即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 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虽然知识理论体系尚未成熟,但它们建立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初信仰。更为关键者,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此后丝毫没有过 摇动”。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国内先后有6个省市建立中共早期组织,即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 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组建了早期党组织。虽然这些党组织相隔较远,成员分布在五湖四海,但抛弃资本主义,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却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各地党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上海党创办《共产党》月刊,介绍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状况等。各地党员还利用公开发行的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马列经典的翻译工作也陆续展开,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科学的社会主义》等。
第二,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早期共产党员组织力量对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批驳,澄清本源,扩大马列影响。
第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最早的一批党员大都是知识分子,去工厂与工人打交道很不容易。张国春 讲述自己的活动经历时说,当时,“一 听说哪个地区的采煤工人和其他工人举行罢工,我和罗同志就立即乘火车奔赴那里,想给罢工者以帮助,可是他们不但不相信能够从外力那里得到援助,反而怀疑我们是奸细,害怕我们,因此我 们的尝试没有成功"。陈望道与金冲及交谈时也说,那个时候,知识分子要深入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初到工厂演讲时,没有多少人搭理。后来才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办法,到工厂里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的觉悟,发现积极分子,然后搞工人俱乐部,把工人组织起来,才最终点燃起工人的热情。
应该说,各地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虽有成绩,但也遇到不少阻难。 联合起来既是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的迫切要求。1921年3月,李大钊公开呼吁创建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按:指共产党)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李大钊的呼吁和期待,恰好与共产国际的意图相合。共产国际也希望中国各地党组织能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全国性政党。1921年夏天,共产国际派马林到上海,与上海党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联系,帮助建立统一的共产党组织。李达回忆说:经过交谈,马林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我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表二人到上海。各地代表接信后,都很兴奋。共产国际给每个代表发了100元路费,回去时又给每人50元。毛泽东是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启程,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 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们走得很突然,没有让亲朋好友送行。当时和何叔衡同在〈〈湖南通俗报〉〉工作的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这个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 ,怕泄露,只能以圆圈代意。其他代表的旅程与毛泽东应当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