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
usdt:嘉兴红色文化教育—五湖四海来相聚(四)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定于6月20日召开,可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到达上海,于是大会在当日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聚到一起。对代表们而言,当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毕竟,很多伟大的事物在诞生之际,都容易被忽略、被轻视。只有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会深切地知道,中国的命运在1921年7月23日那个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子里,被悄悄地改写。先驱者应当被铭记,他们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春、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此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一共15人。这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最长者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少者刘仁静只有19岁,参会者的平均年龄28岁,恰巧是毛泽东的年龄。革命是年轻人的事业,他们朝气蓬勃,正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张国春后来对各个代表有过素描,虽然不免个人偏见,但也大体勾勒出那群年轻人的气质和性格。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都是刚毕业的中学生,喜欢向其他代表请教、提问题,一面静听,一面记录要点。董必武蓄着八字胡,为人淳朴,像一个老学究,但一开口,就表现出革命家的倔强风格。“陈潭秋老是一本正经,教员风味十足。”包惠僧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性格活跃,爱谈笑。何叔衡是一位读线装书的老学者,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懂得不多,但为人显出一股诚实和热情劲儿。毛泽是一位较活跃的白面书生,穿着一件长衫,常识丰富,健谈好辩。这样一群人,原本散落在五湖四海,虽然秉性各有千秋,但因为共同的 理念、共同的认识,从而聚到一起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将由他们共同开启。